登录 | 注册 | 其他帐号一键登录:
搜索
得意生活-武汉生活消费社区 版块 其他商讯 加州伯克利学长分享Academic Life

请输入电梯楼,名称

提交
取消

确认要删除?

确定
取消
查看: 13|回复: 0
go

[留学交流] 加州伯克利学长分享Academic Life [复制链接]

Rank: 8Rank: 8

UID
1770774 
帖子
311 
精华
金币
30  
威望
0  
注册时间
2023-1-31 
楼主
发表于 2023-3-23 09:57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 |打印 | 分享:
标签
创建标签

武汉美食

提交
无论夹杂着多么复杂的私人理由,驱使我前往伯克利的首要驱动力,依然是对严肃知识的期待与渴望,或许也是为了弥补我自己升学道路上的一个遗憾吧。说来是有些奇怪的,从上一辈开始,我家一直是有一种名校情结在的,而我同辈的兄弟姐妹,不用说也是极为优秀的,致使我在进入大学前,一直生活在某种无形的压力和阴影之下的,即使家母对本人的学业并无过重的要求,但是由于珠玉在前的缘故,总是责备的多而夸赞的少,虽无法确定这样的环境是不是造成我性格刻薄恶劣的直接原因,但是总还是摆脱不了干系的。其实高中尹始,我并无参加高考的打算,自认并不是个考试机器的好材料,且自幼生性放浪,散漫惯了,总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听些课,对于学习的态度,基本上属于大考前临时抱抱佛脚。或许是课程要求不高的缘故,成绩总体上还是不错的。直至高二结束,小生虽说不才,倒也拿到了三两offer,只是留学四年,学杂书费数额之巨大,不免令人咋舌。寒舍非豪商巨贾之家,若是勉强要求父母承担,实属不孝之举,只得作罢。静心勤勉读了一年书,或许是蒙荫祖上功德之故,最终结果总还是不错的。只是目见耳闻昔日同窗求学于一流学府,学问日益精进,自身却困于身边无文化品味相近之人,又被所爱之人弃之不顾(很遗憾的是,这种持续至今),徒然生出一种人生无望之感,心境颇有些“我亦飘零久,十年来,深恩负尽,死生师友”的悲凉,却又无人言说。就像是冥冥之中某种安排,或者说,借用一部人尽皆知的魔化现实主义小说那一段人尽皆知的开头,当面对班群里选派伯克利交换生的通知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了,作为高中生的我,和五道口男子技术学院理论物理系毕业的舅舅对谈的那个下午,我们破天荒地开了一瓶罗斯福18号,舅舅问我:“说来听听,小伙子,你想去什么大学”,那时候,我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伯克利,舅舅笑笑说,“这可有些难度啊,我本科时非常敬重的一位教授,便是伯克利出身,不过你这自由散漫的性格和政治倾向,倒也是合适的很。”,多年后回忆起来,也颇有一种宿命论的感觉,似乎明明之中早已注定,我读过的书,听过的故事,梦想过的梦想,和言说过无数次的为生民百姓立言的稚嫩理想,都指引着我走向那片自由的,我热爱的土地。我想,人生有几年可以不管不顾,埋头沉浸在象牙塔中读些无用的书;不必为金钱所累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;和三五好友坐在草坪上激烈辩论何为公理正义,如何富国强民,我们国家的未来该去向何处;受业于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堪称人瑞的教授和年轻学者门下,感受到自己与那充满荣光的学术脉络从未有过的如此靠近的联系,甚至能化作该脉络的一份子,都是奢侈而幸福的事情,对我而言,即使充满辛酸和困苦,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那6个月更美妙的旅程了。因此,在我开始任何形式的卖弄与自吹自擂之前,我想以我最谦卑的姿态感谢家父与家母,是你们诚实而辛勤的工作,数十年如一日的简朴生活,对孩子纯洁而毫无保留的爱,明明心疼却依旧将我向远方推去的那份望子成龙的期望,才让我有了在这里谈论理想,歌颂爱情,追寻诗与远方的底气与可能。


在伯克利的生活,大体是忙碌而充实的,我选修+旁听过的课大体有:


Education as a Civil Right;


Chinese History:From Mongols to Mao;


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;


Wealthy and Poverty;


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;


所有交换生必修的sociology 198


而18点之后的时间段,基本都在Moffitt的五楼度过,当然在十点左右,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,偷偷跑到楼梯间和家母视频通话,“欺骗”她我已经早早回到寝室准备洗漱,而伯克利的学业压力也没有外界传闻的如此繁重,好让家人放心。而实际情况是,在伯克利求学的压力,与外界的传闻比起来只能是有增无减。其实课程要求的压力只是其次,更为恐怖的是peer pressure。身处这样的环境下,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可能是数学代写/计算机奥林匹克国家队成员,intel创新科技大赛的金牌得主,未来麦克阿瑟奖的有力竞争者和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(甚至我在伯村还见到了我以前打oi时的前队友和对手),而只有自己,无论多努力,多投入,似乎都无法追上自己同学的脚步,好像只有自己,不但浑浑噩噩,甚至还在赞美自己的平庸,为点点成绩沾沾自喜。总体上说,在伯克利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,即使在深夜我无数次怀疑过“我是否准备好了”,也数次想抓起行李直奔机场,但是最后,在经历了如影随形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判后,我跌跌撞撞地走完这半年,倒也取得了些不错的成绩,在此姑且自满一些,我认为也无妨。


至于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,在这里也一并做个解释吧,为什么我一个教育学和心理学出身的人,去了美国反而变成了东亚系major?其中缘由很自然:一是我素来的志愿是历史系,进入教育学部或许算是阴差阳错;又在转专业的档口,因为犯了些年轻人的都会犯的错误,大体是幼稚,对他人充满期待和识人不慧吧,浪掷了唯一一次转专业的机会,因此抱憾至今。因为前文所述的,我大体上是逃到伯克利去的,既然是逃,那好歹是个自由身,那便从心所欲,做些喜欢的事情也无妨,这个类比大体上是不恰当的,只是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,我脑子挥之不去的是柏林布洛克的哀叹,“一句短短的言语里,藏着一段多么悠长的时间!四个沉滞的冬天,四个轻狂的春天,都在一言之间化为乌有:这就是君王的纶音”我的待遇大体上是比这位贤明的国王好上许多的,我远离故土的时间,不过是错过了故乡的凌冽冬天和温暖的春天初夏,但是思念和倾慕,却比那驼背的君王要残忍上许多。二来则是家学传统,虽然本家家学渊源并不深厚,但是倒也算藏书丰厚,自幼读着何炳棣,邓嗣禹,胡适,瞿同祖,费正清,列文森等人的著作长大,自然是对他们身上的共同标签“东亚学者”感到既神秘又好奇,初入大学时甚至萌生过投考哈佛燕京的念头,而后年纪渐长而逐渐认清现实。最后则是为了专业发展之故,本人未来的升学志向,大体上是社会公平和教育政策,而民族的疆域,风物,历史,文化共同构成了民族的文化性格,进而构成了今天的中国这一文化事实。而伯克利东亚系的学术成就,毫无疑问是学界顶尖,光是想想能够受业于这些学人的门下,成为这一宏大学术脉络的一叶微小支脉,就足以让人激动万分。 本帖最后由 美伦教育 于 2023-03-23 10:27 编辑

收藏 0

分享

微信扫一扫

转发至朋友圈

点赞

https://www.lxws.net/
‹ 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
本站严禁讨论政治,FD,造谣等信息,请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,严禁在互联网上存储、处理、传输、 发布涉密信息,【得意生活管理规定】【会员积分与等级】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确定
关闭
广 告

得意QQ:277027888|Archiver|尝鲜版|分类导航|申请表|得意生活 ( 鄂ICP备12007525号-3 )

清除 Cookies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免责声明 | 版权声明 | 广告规范

得意生活 ® 得意 ® 得意DEYI ®

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©2008-2020 Powered by Discuz!

GMT+8, 2024-5-17 01:08 , Processed in 0.038603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Memcache On.